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装协2005年—2008年培训工作总体构想
2005年~2008年培训工作总体构想 根据建设部全国建设人才会议精神,按照协会打造“培训年”的要求,结合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 2005年~2008年行业培训工作的总体框架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行业培训体系,推进装饰行业人才培养向规模化、多元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1.加强培训项目开发、改造和整合力度。从1999年开始,我们已经陆续开发完成了以装饰项目经理为主的四个从业资格项目,2003年我们完成了建设部委托的装饰行业工人六个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规范、题库和教材的编写,并被委托在行业内颁布实行。之后,我们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研讨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为推动行业各层面的培训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进一步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在尝试开发一些跨行业、边缘化、有生命力、有市场前景的综合性培训项目和专业性较强的培训项目的同时,将已有的从业资格培训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培训接轨,与高职、高专学校专业课程接轨,提高培训层次,提高行业培训的社会认可度,以满足不同的人才培养需要。 2.加强培训教材建设。为保证培训教材的时代性、实用性、准确性,使之更贴近行业发展现状,对已试用了一年以上的教材——包括新开发项目的配套教材,进行内容更新和修订完善。分别组织培训机构、受训学员、授课教师和编著者专题研讨,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针对不同层次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培训方式,研发编制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辅教材,以便于培训考核,强化培训实效。 为确保教材编写的权威性和使用的广泛性,强化培训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将重组编写队伍,强化专家力量,组成由协会会长、秘书长挂帅,秘书处各部门负责人、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和各地方协会主要领导参加的教材编审工作委员会,切实编写出具有鲜明行业特点、高质量高水准的培训教材,以保证培训质量,使协会系统的培训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行业权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培训项目的多元化,培训范围的扩大化,尤其是职业培训的市场化带来的培训竞争,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已经拥有了一批受学员欢迎的专业课教师,但由于行业培训的特殊性,外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如缺乏责任感、重课酬轻质量等),数量和质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的行业培训市场需要。为此,我们已经把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上日程,但仍缺少有效的、理想的机制,这为我们行业培训提出新课题。 据此,我们将扩大教师的遴选范围,扩充教师队伍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吸收德才兼备、水平和口碑良好的各类教师;一方面按培训项目的课程要求,有计划地为各地培训一批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上,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师德教育,引进竞争机制,吐故纳新,优胜劣汰。 4.加强培训组织网络建设。截至目前,中心在全国设有授权培训工作站50家,其中有 2 家工作站因违规被撤销授权,有 26 家工作站一年中因各种原因未开展任何培训活动。只有22家培训站及另外 9 家单项合作单位正常地开展了培训工作,基本分布在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事实上,现有的培训组织网络覆盖面还很小,推广培训的力度还很弱,尤其是上规模的培训还不多。 因此,必须要把协助指导配合地方协会强化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创造培训条件、逐步开展培训活动作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方协会领导要善于发现、鼓励、扶持、依靠社会力量开展培训活动,以弥补协会自身硬件条件的不足,凡是符合国家规定、具备办学资格、有良好办学软硬件条件、愿为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训作贡献的各类培训机构都可以加入装饰行业培训队伍,切实加强行业培训的力度和广度。要把帮助培训工作站(机构)发展作为共同目标,建管合一,规范运作,为扩大培训范围、扩大培训规模、推广培训项目搭建广阔的平台。 在支持、指导和帮助别人的同时,各地方协会组织也要积极寻找并创造自身的比较优势,把竞争变成竞合,把资源垄断造成的荒疏闲置,变成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逐步探索创新一种各级协会之间、协会和培训机构之间、协会和其他社会力量之间、培训机构和培训机构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合作是新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各地方协会要实事求是,要立足全局,站在推动行业发展的高度,强化市场意识,积极开拓创新,寻求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 5.加强培训工作者(包括协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现有培训工作者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动机各不相同,以培训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者不乏其人、其行为。因此,2005年要在清理整顿培训工作站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培训站负责人和协会培训工作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各种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培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运作能力,并把这种培训制度化。 ——摘自《中国建筑装饰》2005年第1期 附:www.ccd.com.cn |